第十四篇 修行次第

   理需頓 悟事漸 修覺觀本容破塵愁
   誠志堅 路究竟 一朝功成自悠悠
   吾本
  月慧菩薩 恭領
天旨 來至紅塵 為著佛音 禮請
安 執筆再言 天時催緊 寶書之著 必要趕速
   愛徒勞苦 功在天庭 望貫道志 完成天命 咳 咳
  夫理靠頓悟,證憑漸修。今日明理之士繁多,皆因徒落口頭,行未究竟,只得幻影一件,惜哉!憾哉!若是真心潛修,生死事大,一志直探證佛之正法三昧,則於發生虛妄亂思之根本原因,必設三等漸修次第步驟,方能連根澈除。此猶一潔淨之寶瓶,久裝毒藥,現想除去毒汁,恢復原有之潔淨,必須先用湯水香灰洗滌,還它本來,然後方能儲藏甘露。如何名為三種漸修次第?第一:修習助因:修習一切善業,薰習一切善心,以銷除妄念之助因。第二:真修正性:培養善根,從事真正之修行,用以剖出圓明靈妙之正性。第三:增進善業:在行為上,為善無止境。在治心性之功用上,百尺竿頭,更求進步,如此增進修持,使與現行業力相反而行。所謂隨緣消舊業,不再造新殃矣!
  如何是修習助因?世上十二種類(卵生、胎生、濕生、化生、有色、無色、有想、無想、非有色、非無色、非有想、非無想)之眾生(眾人共生。眾多之法,假合而生。經眾多之生死故名之),都依賴飲食而生存,所謂搏食,又名段食。即是眾生們依時間之分段,用肢體幫忙來吃食,觸食,依靠感覺而食,如日光空氣等。思食,精神上之食糧。識食,心理上之享受。因此眾生,食甘甜食物而能生存,食毒素食物便會死亡。故一切之眾生,要求得佛正法之三昧,應當斷除世間之五種辛菜:(蔥、蒜、韮、薤、興渠!此物中土所無)。此五辛物,熟食令易發生婬慾,生吃使人易動瞋恨。如不戒除,即使善能講說一切經典,心性難入清淨,鬼魅喜與為伍,不知不覺即墮魔道之中。故一般修習菩提,而求無上正覺者,必要永斷五辛。
  如何是真修正性?一般眾生要求證入佛之正法三昧,必先嚴持清淨之戒律,永斷婬慾之習氣。不飲酒,不食肉,以火淨食,不吃生物。蓋修行之人,不斷婬慾和殺生之心,想超出三界之外,是不可能也。
  如何是增進善業,轉變現在所行之業力?能夠嚴肅持守戒律,沒有貪婬之心,對於外界六塵物欲之現象,漸漸不會奔放流逸。因此收攝放心,回復歸還到自性之本元。對於外界物欲現象之誘惑,既然不去追逐它、攀緣它、那麼六根之生理本能,自然就恬淡清淨,如此使狂逸奔流之妄念休息了,返還到一靈不昧,純真無漏境地。六根六塵之作用,既然能不再生起行動之業力,則十方國土之物質障礙,就一齊消除,皎然清淨,譬如琉璃內懸明月,身心快然,妙圓平等,獲大安穩。而一切佛之圓明清淨微妙之密意,皆會在此種境界中明白顯現,由此即可獲無生法忍。由此再加漸修,則隨他所發現之行持境界過程,安立各種次序之聖位名稱和含義。
   乾慧地:欲愛之念業已乾枯,六根與外界物欲即不相偶合。目前之有限殘生,氣質已經變化,不再繼續發生業習。執心虛明不昧,完全為清明在躬之智慧。修持漸久,智慧之性能,光明圓滿,照耀十方世界。因為只是乾有其慧而已,未能發生自性大定之功德,故名為乾慧地。
  
信心住:乾慧地中,祇是欲習初乾,還未與真如自性之法流相接。就以此初得乾有智慧之心,心心念念之中,如箭箭中的,中入法性之流,漸漸使真心開展圓妙。從此在真心妙圓之境界裡,重新發生至真絕妙之知見,證得真心原是常住不變,深具真實信心。一切妄想,自然滅盡無餘,完全在中道純真中行,名為信心住。
  
念心住:證得真實之信心,明瞭一切都能圓通自在。身心內外和中間三處,不再會受到障礙。乃至對於過去未來,無數劫中捨身受身之一切習氣,都在一念之間,現在目前,自然記憶不失,名為念心住。
  
精進心:真心靈妙圓滿,真精發生變化。無始以來之習氣,都融化成為一體之精明妙用,祇用此種精明再求進步,入於真淨之境,名為精進心。
  
慧心住:真心之精明現前,一切作為,純為智慧,名為慧心住。
  
定心住:執持智慧光明之境,身心內外,周徧寂湛。在寂靜靈妙之中,有如止水澄波,經常凝定不動,名為定心住。
  
不退心:在定境中,發現清淨光明。由定境之光明中,深入自性,有進而無退,名為不退心。
  
護法心:此心進入輕安泰然之境,始終保持不失,和十方諸佛之氣分相交接,名為護法心。
  
迴向心:保持真心寂照之覺明境界,能夠生起妙有之力量,迴光反照到佛力之慈光。轉向佛的境界中安然而住,猶如一對明鏡,光明互相映照,其中妙影,互相重重映入,名為迴向心。
  
戒心住:心光綿密返還,獲得佛之常凝無上妙淨之力。安住在無為之境中,永遠不會遺失,名為戒心住。
  
願心住:住於自在無礙之戒心境中,能夠遊於十方世界,所去都可隨願,名為願心住。
  (以上為十信)
  
發心住:若有人用此真實法門,發起以上之十心,心精發生光輝,所舉之十心功用,都互相涉入,圓成為唯一真心,名為發心住。
  
治地住:心中所發的明淨境界,猶如在清淨琉璃中,現出內在之光明,前面所發之妙心,隨時隨地都在妙明之心地中行履,名為治地住。
  
修行住:發心與治地所涉及之一切知見,都得明明了了。遍遊十方世界,都無留礙,名為修行住。
  
生貴住:所行與佛相同,感受佛之氣分。猶如中陰身一樣能夠自由求得轉生之父母,互相感應,入於佛之種性,名為生貴住。
  
方便具足住:既能隨時遊心於道,猶如初得人身而入胎,已經親承佛之法統。由此再加修行,如胎兒之完成人形,名為方便具足住。
  
正心住:再進而形容如佛,道心也和佛相同,名為正心住。
  
不退住:身心圓明,打成一片,日日增長,名不退住。
  
童真住:再此增進,佛所具有之十身靈相,一時都得具足,名為童真住。
  
法王子住:逐漸人形完全長成,出胎在世,親為佛之得法之子,名為法王子住。
  
灌頂住:已經長養成人,猶如國之太子,成年以後,行將繼承王位,得到灌頂,名為灌頂住。
  (以上為十住)
  由生貴住到灌頂住,乃以入人胎為譬喻,在功用上,確很實在。不過有些人,卻把它當成實相來做,堅執為實有境界,實在貽誤不淺。
  此中妙用,唯證方知,要到空有雙融,智慧雙運之實際理地,才解此語。
  
歡喜行:既已成為佛之法子,就具足有無量如來之妙德,在十方世界中,一切隨緣順眾生,隨緣而度,名為歡喜行。
  
饒益行:善於為一切眾生造福利,名為饒益行。
  
無瞋恨行:不但自覺,且能覺他。對於所遭遇之一切煩惱,皆無違拒,名為無瞋恨行。
  
無盡行:於未來無窮之時際裡,出生於任何種類之眾生中,不受時間空間之影響,名為無盡行。
  
離癡亂行:或演繹、或綜合一切各種法門,始終沒有差誤,名為離癡亂行。
  
善現行:在一切根本同一之法性中,顯示各種不同之差異作用,在每一差異之現象上,又能見到它根本之同處,名為善現行。
  
無著行:進而至於十方虛空界所有微塵裡,在任何一粒塵中,又可以現出另一個十方世界。如此互相變現,無論現塵或現出世界,都能彼此不相留礙,名為無著行。
  
尊重行:種種現前之作為,都是為了救度眾生,使其解脫到達彼岸之第一義,名尊重行。
  
善法行:如此圓融通達,能夠完成十方諸佛之儀軌和法則,名善法行。
  
真實行:如上所說之各種次序與境界,一一都是清淨無漏中之行業。也都是一真無為自性中本然之流露,名為真實行。
  (以上為十行)
  
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:此人如果已經滿足得到神通妙用,成就佛事,絕對純潔天真,遠離一切殘留之過患,當然就要救度一切眾生。但是自己又須滅除心中表示足以度他,或我已度他之觀念和現象。迴此無為之心,都歸向於涅槃之路,名為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。
  
不壞迴向:空壞了一切可以空壞者,遠離了一切可以遠離者,連能壞能離之相都不存在,名為不壞迴向。
  
等一切佛迴向:自性本覺之體,湛然現前,覺性已並齊於佛之正覺,名為等一切佛迴向。
  
至一切處迴向:真心至精發出光明,心地等於佛之心地,名為至一切處迴向。
  
無盡功德藏迴向:萬有世界,與真如自性,可以互相涉入,一點沒有罣礙,名為無盡功德藏迴向。
  
隨順平等善根迴向:在佛與眾生平等之性地中,而發生各各不同之清淨之因。依此因而發揮它之妙用,取得涅槃之道果,名為隨順平等善根迴向。
  
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:真實之道根已成就,視十方世界裡之眾生,都是我本性之同體。自性雖然已經圓滿成就,同時亦不忘失救度任何一個眾生,名為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。
  
真如相迴向:「即一切法,離一切相」。於不即不離,亦離亦即之中,兩者都沒有執著之心,名為真如相迴向。
  
無縛解脫迴向:真心得到如所如如之境界,十方世界,一切無礙,名為無縛解脫迴向。
  
法界無量迴向:本來自性之妙德圓成了,所謂法界之邊際和數量之觀念也滅除了,名為法界無量迴向。
  (以上為十迴向)
  上述即是心性修行過程中,所立四十一位清淨心地境界之含義。其次還要成功四種微妙圓滿之加行。(此處所謂加行,是針對以上修治心性之心地法門而言。因為四十一位之修行次序,大部份專指心性之境界而建立其名稱和次序。心地雖然已經得到極高明之境,而在行持之工夫上,還得注意它之功用。這種工夫之功用境界,就名為四加行,以下就基於此,再說明四加行之妙用。)
  四加行
  
煖地:即已到如佛之覺性妙用,在自己心地上用工夫,好像欲出未出。有如鑽木取火,火光雖未燃發,而煖氣已經流佈,就名為煖地。
  
頂地:自己心地上,已經成就和佛所行所履一樣。對於這個氣質殘留塵色之生理之身,外表像是依靠它。其實內在又並不一定依靠它。猶如人登到高山之峰頂上,身體雖然已經上接虛空,入於虛空之中,但是下面還是有些障礙,不能完全離開,就名為頂地。
  
忍地:即心即佛,心就是佛。已經證得這個真心不二之絕對真理實境,此心已同於佛道,並且善能得到中道不二之妙用。猶如忍住某一種事的人,心中如有如無,大有忍住不動之意味,就名為忍地。
  
世第一地:一切境界和名稱數量,完全消滅。既無所謂迷,也無所謂覺。迷覺乃二邊對待之名辭和作用,現在都成為未悟以前之過去賸語。祇有在不二的中道第一義諦中行,其餘都成為無所謂之名辭,就名為世第一地。
  十 地
  
歡喜地:在大菩提中(無上正知正覺),善得通達,覺心已通達於真如自性,盡能瞭解佛之境界,名為歡喜地。
  
離垢地:一切世間出世間諸法差異之性能,都能明瞭它之同一根源,後來併同一地之性也滅除不住,名為離垢地。
  
發光地:內心淨極,自性光明發生,名為發光地。
  
燄慧地:自性光明已極,正覺圓滿,名為燄慧地。
  
難勝地:一切諸法之同異,都不可得,名為難勝地。
  
現前地:無為真如自性,自然發露淨明妙慧,名為現前地。
  
遠行地:窮盡真如自性之邊際,名為遠行地。
  
不動地:一心真如,如如不動,名為不動地。
  
善慧地:發起真如心之妙用,名為善慧地。
  
法雲地:於修習菩薩過程中,從此以往,修習之功用已畢,功德已經圓滿,到此方是真正修習佛法正位,所謂慈蔭妙雲,覆涅槃海,名為法雲地。
  (以上為修習大乘菩薩道之五十五位次序竟。)
  等覺:由凡夫境界,要求返本還元,證得本性真如,必須要逆轉生死海中之妄想流。如有一修習行持者依照上面所說次序,順行而至於正覺之性海,與諸佛法性相交,名為等覺之位,便和諸佛之菩提正覺相等了。
  妙覺:到了等覺位以後,覺性才獲得金剛喻心中大定,由最初乾慧地,如是重重覺行圓滿,方盡妙覺,成無上道矣!
  以上所說之種種地位,都是用不變金剛之智慧去觀察。認識世間事物,皆是如夢、如幻、如露、如電、如鏡花、如水月、如陽燄、如空花、如海市蜃樓。觀察認識清楚了,在止定境界中,用諸佛所教慧觀,雙融雙運,而清淨修證之,漸次深入,從步步精進之程式上,立此位數。但都是用上述三種漸次增進之方法,修成五十五位之真正菩提正覺之路。如果能夠依此去修觀,名為正觀。

 

boktakhongkong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