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

濟公活佛 降

二○○七年九月八日

歲次丁亥年七月廿七日

聖示:古之人孝親,並不止口體之養,其內心恭敬虔誠無比也,不但父母親在世晨昏定省,如周文王、周武王之孝屬此。甚者,於親歿後亦常存孝思,緬懷先人,此乃孝之進一層,屬純孝也。老衲見今之世人,不孝於親者多,又常見為人子女者對父母大聲喝斥,罵三字經,甚至毆打年邁之雙親有之,此舉豬狗不如,亦枉為人也,希能有犯此言行者,能早日省悟之,以免悔之晚也。

濟佛曰:傻徒兒欸!遊歷著書去也!

    (此時濟佛口唸真言,童生元靈隨即被調出。)

童生曰:徒兒在此向活佛師尊叩請聖安!

濟佛曰:賢徒免禮,可出發,邊走邊談好了。

童生曰:徒兒遵命!

    (此時濟佛以佛扇一搧,八爪護法金龍騰空而現,金光閃耀,令人睜不開雙眼。師徒二人上了金龍,金龍以飛快之速向今夜之參訪地出發。)

童生曰:恩師啊!世人對雙親之孝,比不上父母加於子女之愛。常見小孩子哭鬧、悲傷,父母即噓寒問暖,關懷備至,但有多少老菩薩身體有病痛,在床褥間翻來覆去、輾轉難眠、痛苦難奈,卻無人聞問,相較之下,可謂天壤之別。

濟佛曰:然也,這也是吾師徒倆之所以要出訪三界著書,取案證以喚醒世人之因也。

童生曰:方才恩師所言,父母在世時能盡心孝養父母,晨昏定省;父母歿後,亦能孝思永存,此乃真孝也,徒兒亦表贊同。曾有一善信問徒兒,父母過世之後,該如何繼續盡孝呢?可否請活佛師尊開示。

濟佛曰:可。父母若已往生,則己當努力修行、念佛,廣行陰功積德,並以功德迴向予雙親,則可言孝也。

童生曰:怎麼說?

濟佛曰:因雙親在世時,為撫養我們長大,頗多造業。如三餐飲食,如非素食,則殺業偏造,加上不知修行、行善,以了脫輪迴,故多沉淪地府,無法出苦,然子女卻多不知。故須己身修行、行善,以迴向先人,拔其出離九幽之苦,方可言孝也。

童生曰:恩師說得很好,道理解析亦明,希世人能奉而行之,以報父恩母德也。

    (就在濟佛師徒談論間,八爪護法金龍已飛至大成至聖先師府,只見孔聖及七十二賢已列隊歡迎濟佛師徒。)

孔子曰:歡迎濟佛及南天直轄全真堂正鸞生童生明清來訪,請隨吾入內殿休息、品茗。

七十二賢齊生曰:恭迎濟佛佛駕,及歡迎童生來訪。

濟佛曰:不敢當,免禮!免禮!可帶路。

    (此時孔聖及七十二賢及濟佛師徒一行人入內殿,品茶已,七十二賢分坐兩旁。)

濟佛曰:今夜老衲帶劣徒來此,乃為參訪孝證,想訪問子路夫子,未知可否?

孔子曰:濟佛您辛苦了,為了救渡群迷,不惜奔波三界,可謂辛且苦矣!可喚子路出列,由南天直轄全真堂正鸞全筆童生訪問之可也。

    (此時七十二賢中,站出一位身材俊挺,頗有武將之風的文生,至濟佛跟前,向濟佛參拜,並與童生寒喧,然後坐在童生之旁。)

童生曰:今夜能目睹子路夫子之廬山真面目,真乃蟻生之榮幸,敢問子路夫子您證道之因由?

子路曰:可簡單言之。吾姓仲名由,表字就叫子路,乃周朝人。父母在世之時,因家境貧窮,三餐不繼,勉強只能至山中採些藜啊!藿啊!等野菜回家給父母吃。為讓父母有飯吃,吾上山砍材,背至百里外,換了白米馱背回家,以奉養父母,不以為苦,數十年如一日。    及至父母雙亡,在埋葬父母之後,在墓旁搭一茅草屋守孝三年,始南下周遊列國。至楚國,楚王見吾才能可稱,遂聘吾為官。自從當大官後,每次外出,隨從之車有百部,所領之穀米有萬鍾之多,坐的墊褥層層疊疊,飲食則滿桌佳餚,但吾不以為喜,反倒懷念父母在世時,承歡膝下,與父母吃些藜啊!藿啊!等野菜,並至百里外負米以養親,此乃令吾懷念者也。吾在世盡孝,為臣盡忠,故歿後位證七十二賢。

孔子曰:賢哉子路!父母在世盡人子之孝,親歿亦能懷孝思之心,真孝也。

童生曰:好感人喔!跟子路夫子比起來,現在之人要孝順父母太容易了,再不好好行孝,真是枉為人子。

濟佛曰:然也,世人當效法子路夫子之精神,好好孝養,並常懷孝思。可,今夜可至此,回堂去吧!

    (此時濟佛師徒拜別孔聖及七十二賢,上了八爪金龍,金龍以飛快之速向全真堂而回。)

濟佛曰:全真堂已到,童生元靈投體。可,吾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ktakhongkong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